新型抗憂鬱是第二代抗憂鬱藥,百憂解是第一款新型抗憂鬱藥,血清素選擇性再攝取抑制劑(SSRI)。其他藥效類型,還包括:血清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(SNRI)、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(DNRI)、去甲腎上腺素選擇性再攝取抑制劑(NSRI)等,還有...。
醫藥界聲稱,百憂解這類SSRI型抗憂鬱藥,會阻斷血清素再攝取機制,提升血清素濃度,才得以改善憂鬱症病情。1970年美國禮來公司開始研發新型抗憂鬱藥,當時醫藥界知道苯海拉明(抗組織胺劑)具有抗憂鬱的藥效,因此以它的化學結構為基礎,合成一系列化合物進行生理測試,1972年5月找到了百憂解的藥劑成分:氟西汀(fluoxetine),1974年正式發表百憂解,1987年底美國FDA核准百憂解在美國上市。
然後,離奇的藥效發作了,接二連三地發作...。
離奇一:「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(DNRI),也可以治療憂鬱症?」DNRI型抗憂鬱藥,只會提升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,而血清素的濃度不僅沒有提升,還相對降低了。而醫藥界卻聲稱,百憂解這類SSRI型抗憂鬱藥,是提升了腦內血清素的濃度,才得以發揮療效。綜合兩者的說法,提升或不提升血清素濃度,都可以治療憂鬱症。兩者之中,總有一方是錯的,最公平的結果是,兩者都是騙局。然後,世界其實是公平滴...
離奇二:「提升腦內的血清素、多巴胺、去甲腎上腺素等物質,可以治療憂鬱症?」這樣的說法,不是不可能,而是絕對不可能。在腦內測量到的血清素、多巴胺、去甲腎上腺素等,這些神經遞質,其實是在突觸的傳遞過程中,任務失敗,而從突觸間隙內擴散出來。雖然是同樣的化學物質,卻不再有機會發揮神經遞質的作用,最後結局是與特定酵素產生酶解後,還原成化學前體。例如:血清素會與單胺氧化酶產生酶解後,還原成色胺酸等前驅物。
離奇三:「新型營養品可以提升腦內血清素,算不算是SSRI型抗憂鬱藥?」短片:http://youtu.be/2plIy9g02ME,醫藥記者王瑞玲在談話性節目(不是購物台),公開介紹新型營養品「香蕉好眠錠」,可以補充腦內血清素,改善憂鬱和睡眠。不過,食用營養品不可能出現立即而明顯的生理反應,節目上宣稱的療效,如果屬實,那就是摻了相關的藥劑成分。以一名醫藥記者的專業,王瑞玲沒理由不知道藥品和營養品的區別原則,除非她腦袋出了問題。
最離奇的是,現在國內外醫藥界關於憂鬱症和新型抗憂鬱藥的相關資訊,既不明確,也不一致。以上發言是針對普遍性說法。
尤其是,新型抗憂鬱藥抑制的再攝取通道,醫藥界很扯淡...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