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魯迅,1925年(民國14年)
文集:魯迅文集·雜文集·華蓋集
網址:http://www.ziyexing.com/luxun/luxun_zw_hgj_21.htm(簡體)
網址: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zh-hant/補白(正體)
魯迅,本名周樹人(1881-1936年),字豫才,浙江紹興人,為20世紀中國的重要作家,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。1902年2月,21歲的魯迅赴日本,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,2年後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(1912年改制東北大學醫學部)學習現代醫學。在醫校學習一年以後,便從學校退學。魯迅與反清革命團體「光復會」的成員:蔡元培、陶成章、章太炎等,來往甚篤。
《補白》1925年
---(省略)---
二
先前以「士人」「上等人」自居的,現在大可以改稱「平民」了罷;在實際上,也確有許多人已經如此。彼一時,此一時,清朝該去考秀才,捐監生,現在就只得進學校。「平民」這一個徽號現已日見其時式,地位也高起來了,以此自居,大概總可以從別人得到和先前對於「上等人」一樣的尊敬,時勢雖然變遷,老地位是不會失掉的。倘遇見這樣的平民,必須恭維他,至少也得點頭拱手陪笑唯諾,像先前下等人的對於貴人一般。否則,你就會得到罪名,曰:「驕傲」,或「貴族的」。因為他已經是平民了。見平民而不格外趨奉,非驕傲而何?
清的末年,社會上大抵惡革命黨如蛇蠍,南京政府一成立,漂亮的士紳和商人看見似乎革命黨的人,便親密的說道:「我們本來都是『草字頭』,一路的呵。」
徐錫麟刺殺恩銘之後,大捕黨人,陶成章君是其中之一,罪狀曰:「著《中國權力史》,學日本催眠術。」(何以學催眠術就有罪,殊覺費解。)於是連他在家的父親也大受痛苦;待到革命興旺,這才被尊稱為「老太爺」;有人給「孫少爺」去說媒。可惜陶君不久就遭人暗殺了,神主入祠的時候,捧香恭送的士紳和商人尚有五六百。直到袁世凱打倒二次革命之後,這才冷落起來。
誰說中國人不善於改變呢?每一新的事物進來,起初雖然排斥,但看到有些可靠,就自然會改變。不過並非將自己變得合於新事物,乃是將新事物變得合於自己而已。
佛教初來時便大被排斥,一到理學先生談禪,和尚做詩的時候,「三教同源」的機運就成熟了。聽說現在悟善社裡的神主已經有了五塊,孔子,老子,釋迦牟尼,耶穌基督,謨哈默德。
中國老例,凡要排斥異己的時候,常給對手起一個諢名,——或謂之「綽號」。這也是明清以來訟師的老手段;假如要控告張三李四,倘只說姓名,本很平常,現在卻道「六臂太歲張三」,「白額虎李四」,則先不問事蹟,縣官只見綽號,就覺得他們是惡棍了。
月球只一面對著太陽,那一面我們永遠不得見。歌頌中國文明的也惟以光明的示人,隱匿了黑的一面。譬如說到家族親舊,書上就有許多好看的形容詞:慈呀,愛呀,悌呀,……
又有許多好看的古典:五世同堂呀,禮門呀,義宗呀,……
至於諢名,卻藏在活人的心中,隱僻的書上。最簡單的打官司教科書《蕭曹遺筆》裡就有著不少慣用的惡諡,現在鈔一點在這裡,省得自己做文章——
親戚類
孽親 梟親 獸親 鱷親 虎親 歪親
尊長類
鱷伯 虎伯(叔同) 孽兄 毒兄 虎兄
卑幼類
悖男 惡侄 孽侄 悖孫 虎孫 梟甥
孽甥 悖妾 潑媳 梟弟 惡婿 凶奴
其中沒有父母,那是例不能控告的,因為歷朝大抵「以孝治天下」。
這一種手段也不獨訟師有。民國元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,好發議論,而且毫無顧忌地褒貶。常常被貶的一群人於是給他起了一個綽號,曰「章瘋子」。其人既是瘋子,議論當然是瘋話,沒有價值的了,但每有言論,也仍在他們的報章上登出來,不過題目特別,道:《章瘋子太發其瘋》。有一回,他可是罵到他們的反對黨頭上去了。那怎麼辦呢?第二天報上登出來的時候,那題目是:《章瘋子居然不瘋》。
往日看《鬼谷子》,覺得其中的謀略也沒有什麼出奇,獨有《飛箝》中的「可箝而從,可箝而橫,……可引而反,可引而覆。雖覆能複,不失其度」這一段裡的一句「雖覆能複」很有些可怕。但這一種手段,我們在社會上是時常遇見的。
《鬼谷子》自然是偽書,決非蘇秦,張儀的老師所作;
但作者也決不是「小人」,倒是一個老實人。宋的來鵠已經說,「捭闔飛箝,今之常態,不讀鬼谷子書者,皆得自然符契也。」人們常用,不以為奇,作者知道了一點,便筆之於書,當作秘訣,可見稟性純厚,不但手段,便是心裡的機詐也並不多。如果是大富翁,他肯將十元鈔票嵌在鏡屏裡當寶貝麼?
鬼谷子所以究竟不是陰謀家,否則,他還該說得吞吞吐吐些;或者自己不說,而鉤出別人來說;或者並不必鉤出別人來說,而自己永遠闊不可言。這末後的妙法,知者不言,書上也未見,所以我不知道,倘若知道,就不至於老在燈下編《莽原》,做《補白》了。
但各種小縱橫,我們總常要身受,或者目睹。夏天的忽而甲乙相打;忽而甲乙相親,同去打丙;忽而甲丙相合,又同去打乙,忽而甲丙又互打起來,就都是這「覆』「複」作用;化數百元錢,請一回酒,許多人立刻變了色彩,也還是這頑意兒。然而真如來鵠所說,現在的人們是已經「是乃天授,非人力也」的;倘使要看了《鬼谷子》才能,就如拿著文法書去和外國人談天一樣,一定要碰壁。
七月一日
---(省略)--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