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

【催眠術】《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》截文

書名:《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》
網址:http://www.guoxue123.com/new/0002/bsysq/016.htm

作者:錢穆(1895-1990),江蘇無錫人,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,歷史學家,儒學學者,教育家。1950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,1968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,1969年,應張其昀之邀任中國文化學院(中國文化大學)史學教授。1990年,發生素書樓事件,錢穆搬離素書樓。同年8月30日於杭州南路寓所過世。


四、私立鴻模學校與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小學


  自一九一三年起,至一九一九年止,乃餘十九至二十五歲,前後共六年半,餘往來於蕩口梅村兩處。茲順其先後為序,並篇述之。

(省略)


  越一年,暑假後,余因病遲到校。是年學校新聘一教師,為松江朱懷天,新畢業於上海第一師範,已先到校,與余兩人同一寢室。室內惟兩床一桌。夜間同歸寢室,余告懷天,出校門有兩路,一左向,過小橋,即市區,可吃餛飩飲紹興酒,佐以花生塘里魚,課畢,同事皆往,想君亦已隨行多日。一右向,越圍牆田野村莊散步塍間,仰天俯地,暢懷悅目。余一人率右行。君今與余同室,願仍左行,抑改右行。懷夫立刻言,願改右行。於是相視而笑,遂為友。懷天較余年輕一歲或兩歲。

(省略)

  余與懷天又讀鮑芳洲催眠術書而喜之,曾召學生作練習。後見報載鮑芳洲在上海面授(1918年),只一周即可畢業。余以惜費不往,後乃以積錢買了一部《資治通鑑》。懷天一人往,謂歸來仍可兩人同習。旬日而返,告余七日學習之詳細經過。然懷天特喜新所學之自我催眠。時余與懷天寢室已分,懷天每天下午四時即在其寢室習自我催眠。余曾至其室觀之,其術頗似靜坐,只坐後自心內定歷四十五分鐘或一小時醒來,即能入睡眠狀態,到時果醒,則此術已成。懷天體素羸弱,自言醒來體況覺大舒適,習久當可轉健。余時正學靜坐,已兩三年矣。憶某一年之冬,七房橋二房一叔父辭世,聲一先兄與余自梅村返家送殮。屍體停堂上,諸僧圍坐頌經,至深夜,送殮者皆環侍,余獨一人去寢室臥床上靜坐。忽聞堂上一火銃聲,一時受驚,乃若全身失其所在,即外界天地亦盡歸消失,惟覺有一氣直上直下,不待呼吸,亦不知有鼻端與下腹丹田,一時茫然爽然,不知過幾何時,乃漸恢復知覺。又知堂外銃聲即當入殮,始披衣起,出至堂上。余之知有靜坐佳境,實始此夕。念此後學坐,倘時得此境,豈不大佳。回至學校後,乃習坐更勤。雜治理學家及道家佛家言。尤喜天台宗《小止觀》,其書亦自懷天桌上得之。先用止法,一念起即加禁止。然餘性躁,愈禁愈起,終不可止。乃改用觀法,一念起,即返觀自問,我從何忽來此念。如此作念,則前念不禁自止。但後​​念又生,我又即返觀自問,我頃方作何念,乃忽又來此念。如此念之,前念又止。初如濃云密蔽天日,後覺雲漸淡漸薄,又似得輕風微吹,雲在移動中,忽露天日。所謂前念已去,後念未來,瞬息間雲開日朗,滿心一片大光明呈現。縱不片刻,此景即逝,然即此片刻,全身得大解放,快樂無比。如此每坐能得此片刻即佳。又漸能每坐得一片刻過後又來一片刻,則其佳無比。若能坐下全成此一片刻,則較之催眠只如入睡境中者,其佳更無比矣。余遂益堅靜坐之功,而懷天亦習其自我催眠不倦。一日,余站梅村橋上守候自城至蕩口之航船,喚其停靠。餘上船,坐一老人旁。老人顧余曰,君必靜坐有功。餘問何以知之,老人曰,觀汝在橋上呼喚時,雙目炯然,故知之。余聞言大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