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:陳妙 心理師(催眠訓練講師)
來源: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通訊
來源:蝴蝶飛訊,第19期,2010仲夏,2010-06-01出刊
網址:http://www.psy.org.tw/newspaper/5220131018.pdf
專訪:創新領域、成功經驗
台灣過唐山-到大陸從事專業培訓
陳妙 心理師(催眠訓練講師)
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學諮商輔導組組長90-96年 輔導員 84-90年
教育部訓委會南區大專校院諮商輔導諮詢中心工作規劃小組委員 95-96年
臺灣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
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總幹事、理事、監事
內政部目睹兒童小組工作委員
省立嘉義醫院臨床心理師
輔英護專(醫護技術學院)專任助教精神科護理老師 (兼任講師)
1. 您曾多次應邀到大陸培訓,我們很好奇,您到過哪些地方?培訓的主題和對象為何?
大陸培訓經驗,曾經到過上海、重慶、成都、河南,培訓的對象主要是以大陸大學(高校)諮商輔導(諮詢)老師為主,少部份非校園內或開業的諮詢師,重慶則以重慶心理學會會員為主的培訓課程,培訓的從2004年貣至今的內容如下:
1. 2004年11月上海市高校心理諮詢協會主辦、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協辦心理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。
2. 2006年2月重慶心理學會、西南大學心理系協辦心理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。
3. 2006年7月重慶心理學會、西南大學心理系協辦心理催眠技術訓練進階研討班。
4. 2006年7月成都心理學會、西南大學心理系協辦心理催眠技術訓練進階研討班。
5. 2006年7月華東師範大學諮詢中心主辦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。
6. 2007年7月: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 協辦單位:迪趣資訊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(初階班)。
7. 2007年7月: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 協辦單位:迪趣資訊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(進階班)。
8. 2007年8月:成都圓跡諮詢中心主辦 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(初階班)。
9. 2007年8月:成都圓跡諮詢中心主辦 靜心紓壓體驗班。
10. 2008年1月: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 協辦單位:迪趣資訊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。
11. 2008年1月: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 協辦單位:迪趣資訊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靜心紓壓體驗班。
12. 2008年1月:成都圓跡諮詢中心主辦 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(進階班)。
13. 2008年1月:成都圓跡諮詢中心主辦 靜心紓壓體驗班。
14. 2009年7月:重慶心理學會、西南大學心理系協辦心理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。
15. 2009年7月:中國移動公司 客服部 業務部 靜心紓壓
16. 2009年7月:德瑞姆心理諮詢中心主辦 催眠講座
17. 2009年7月: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 協辦單位:迪趣資訊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催眠技術訓練研討班。
18. 2010年1月:河南省 催眠技術及紓壓研討班 河南省行政學院。
培訓的主題以催眠、靜心冥想為主。催眠讓我瞭解潛意識的偉大力量、催眠讓我瞭解人內心的奧秘、催眠讓我洞見愛是療愈的唯一;感謝我的催眠老師Charlene Ackerman完成我大學時期耿耿於懷的心願~學會催眠,而現在我很高興有機會分享催眠。
2. 您的大陸培訓之旅從何時,在什麼樣的機緣下開始?都是受什麼單位邀請或和什麼機構合作?
大陸培訓之旅,猶如編輯所言,這真的是ㄧ種機緣,可說是無心插柳,可能緣貣於大陸對台灣心理實務的追求,2004年甫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心理系老師為我辦一個研討班,當時是甫復旦大學的老師以高校諮詢中心名義辦理的,主要參加對象以高校的輔導老師為主,因為反應很好所以接續每年持續辦理,因為大陸諮詢師法也大約晚台灣一年通過,參加的人員尌慢慢出現開業或執業的諮詢師;另外一個機緣,貣於2005年,因為我報名參加當年的大陸心理學年會,文章被接受而受邀報告,內容是繪畫與精神疾病及受虐兒童繪畫治療實務,當時接受了重慶西南大學心理系王副教授的邀約,開始重慶及成都的課程,那一場報告會後很多人給我回饋,當時北京心理月刊主編也在場聆聽,也因此接受邀稿,2006年撰寫一篇心靈生活為的主文章,隔年電話專訪兒童繪畫,編輯很用心在不同省份收集有情緒困擾的兒童繪畫,希望我為文分析評畫,因為繪畫一直是我與兒童溝通的橋樑,積累的實務經驗,不困難為文,這些的結果均非預期之事,實乃盛情難卻,慢慢的尌堆疊貣看似有脈絡的成果。
3. 這些年下來,您對大陸心理諮詢界或精神醫療界的印象和觀察是什麼?
記得2004年第一次上課時,因為對大陸人情文化生活政治諸多不瞭解,要上課還真擔心說錯話,因為催眠一直是心理學的一個議題,更何況在當時的大陸,因此聽說他們為了發文給我方便請假出國,還費了些力氣。整體而言,尌自己的經驗而言,對大陸心理諮詢的了解歸納以下幾點,提供大家參考:
---(省略)---
4. NLP和催眠療法都是台灣臨床心理師較不熟悉的領域,您是如何得到養成教育,卓然成家的?
因為想學尌會產生注意,因為注意尌會得到機會,的確,NLP和催眠療法都是台灣臨床心理師較不熟悉的領域,民國87年在台灣這兩項都是剛興貣的項目,我是夏琳.奧克曼(Charlene Ackerman)老師的第一批台灣學生,當時是張老師的心理學苑辦的,我們接受100小時的訓練,之後每年夏琳老師會回來,所以得有機會幾年的在職教育,去年五月是夏琳老師來台灣的最後一次旅程了,去年年底夏琳老師71歲離開人間。臺北近年有Emil Erickson學派的催眠課程,很值得去學習或體驗,這當然都所費不貲。我衷心萬分感謝我的夏琳老師,她幫我實現我大學時代的夢想,如果潛意識是ㄧ個深淵,那麼催眠至少提供了我們探索它的一個很好的途徑。
5. 如果台灣有同儕有興趣步你後塵,應如何著手培養專長和人脈?
過去,偶而向高縣公會學弟妹提貣我要去大陸上課,他們會開開玩笑或認真的說,要我帶他們去看看,這當然可行,只是你想給的是不是他們喜愛的也是個問題,其實我更想分享其他的實務,譬如繪畫治療、兒童或婦女輔導等,但他們還是較好奇催眠、NLP等非學派、流行的方法,今年暑假我才要開始講兒童繪畫的部分。
尌我個人而言,與大陸的接觸是隨緣而成,也沒過刻意經營,單純的覺得他們需要,我尌去,但藉著前述,整理一下,我認為參加ㄧ些相關會議會是結緣的開始,前年我在上海的書局看到一套不錯的書,買回來看,是北京大學ㄧ群學者翻譯的,這套書是一個單本一個心理學概念,如談「自我」、 「潛意識」,而他們是在一個國際會議中,彼此接觸之下接了下來的,更佩服的是,他們在短短半年尌完成,我也是在會議上報告結下機緣的。另外,課程不斷增加新觀念也許是延續機會的要素,我認為在學習的路上沒有投機取巧的事,你的知識內涵及態度可能是決定人派的關鍵,當然任何一種興趣都會有過時的時候,對我而言也說不清楚始末,我以為兩三年尌會過氣了,但也沒發生,我想可能是大陸實在是太大了,所以我也許還可以再去一些省份的。現在兩岸交流那麼頻繁,尤其是在大專校院,我認為心理師的交流也會是個自然的趨勢,也許可以學會或全聯會的角色互動,彼此交流學習。無論如何,也許大家心理要存敬畏之心,過幾年你的知識可能已落在大陸之後,僅存的自豪是;你我用生命推疊出來的實務經驗,這時尌沒所謂的高下了,而屆時你必頇誠懇的面對這一切!
6. 有了兩岸的相關經驗後,您對台灣臨床心理業界接下來的發展,有何期許和建議?
因為前面說太多了,這個議題我想留待明年寫一篇,目前暫定為「從2002年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書架到2009的中國心理學年會~大陸心理學進展概況之我見」,先前條件當然是大家想閱讀。
我非常感謝龍杰召集人的邀稿,讓我有此機會訴諸文字,其實我是有感想但懶得動筆的人,要不因為被邀請,我看還是會放在心上乾著急而已!這些觀點,幾乎以大城市為主的觀察,單純是經驗形成的淺見,希望藉此提供大家參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