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youtube
短片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Lu41xMfPhY
閱讀觀點:
短片前半段,璩美鳳受到「催眠後暗示」的影響,從1數到10的過程,漏掉了數字7,這是「解離性偽癡呆」的症狀,是歇斯底里症。真癡呆的話,數到6就數不下去了。
每個人在幼稚園畢業之前,基本上都會從1數到10,在坐幼稚園學歷以上的知識分子,看到璩美鳳從1數到10也數錯,毫不掩飾地表現出幼稚園生的傲慢,大聲訕笑。
換另一個情境,施術者對某位專家學者實施「催眠後暗示」,使他忘掉專業領域的某項議題,那就很難笑了,觀眾不懂專業議題的內容,根本找不到笑點。
《刑法》第221、224、231-1、296-1、328條,明文揭示「催眠術」是歹徒的犯罪手段。
以下的推想,就讓台灣人笑不出來了。
1960年代開始,大多數催眠學領域的專家學者,包括:精神科醫師、精神藥理學家、心理學家等,一個一個受到「催眠後暗示」的影響,忘掉了「催眠後暗示」是一種犯罪手法。這些心理衛生領域的專家學者,在彼此對話時,只要不涉及催眠議題,不會有機會察覺對方的專業知識有異樣。而且,即使涉及催眠議題,也頂多認為對方有不同的看法,或是不夠專業而已。
一般民眾根本不懂精神醫學、心理學,更加不知道學術界少了什麼知識。久而久之,新聞媒體也找不到催眠領域的專家學者是哪一位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