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

【心理學】《人生第一次「失憶」,從7歲開始》,親子天下電子報,2014-03

認知心理學,依據材料在記憶中所保持或儲存的時問長度,將記憶分為感覺記憶(sensory memory)、短期記憶(short-term memory)與長期記憶(long-term memory)三類。長期記憶,又稱為「永久記憶」,也是佛洛伊德所稱的「潛意識」,是每個人形成精神人格的基礎。
http://content.edu.tw/wiki/index.php/感覺記憶SMS、短期記憶STM、長期記憶LTM

標題:《人生第一次「失憶」,從7歲開始》
來源:親子天下電子報,2014-03
網址: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6405


  多數人都不記得自己3歲以前發生的事,這是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所謂的「童年失憶症」,屬自然現象。

  不過,我們對於最初的人生並非從無記憶。至少在7歲以前,我們仍能想起3歲前發生過的事。

  根據最新的兒時記憶研究(Bauer & Larkina, 2013),為了找出我們失去最早記憶的時間點,研究者從孩子3歲開始訪問、追蹤他們的記憶。結果發現,5~7歲之間,孩子還能想起3歲時所記得約6~7成的事;但到了8、9歲,3歲時的記憶只剩下35%。有趣的是,5、6歲的孩子能想起較多3歲時記得的事件,但對這些事的細節過程印象模糊;反而是年紀稍長後,雖然記得的事變少,卻能記得其中的細節。

  約莫7歲左右,大腦仍在練習為「長程記憶」編碼,大腦神經元持續建立連結,新的經驗不斷增加、甚至被強化,較早的記憶、較不常用的連結就會慢慢被修剪、拋棄,用盡廢退,於是產生「童年失憶」。

  專家解釋,人從學會使用月曆,學習了解日、週和四季的概念,能為實體事件、訊息編碼的過程中慢慢認知「自我」,也了解自己的觀點與別人不同。

  了解記憶如何生成,對於人類來說有重大的精神意義,因為記得過去的你,才能了解今天的自己。

  也許3歲前的旅遊回憶,孩子大了不一定記得,但全家第一次出門遠遊的感動,爸媽不會忘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